人物名片:徐丹,女,1982年出生于福建省沙县,民革党员。现任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现代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等级考试福建省现场口试考评员,福建省星级饭店评定检查员,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专家,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大赛二级裁判员,福建省礼仪协会常任理事,福州市旅游协会理事,福建省旅游教育分会理事,全国儿童礼仪高级讲师等。2000-2005年就读于太阳成集团tyc9728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投入心灵,才能闻到育人的醇香
有人说,人生之中会面对很多的选择,而择业却是众多选择中最关键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这一行,就应该把它当做一项事业。正如大诗人泰戈尔所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虚地垂着它的绿荫。教育正是叶的事业,正是一项奉献爱心的事业——爱校、爱家、爱学生,爱国、爱党、爱阳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的人生态度是当好老师的前提。
教师要有职业道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这个“德”包含很丰富的内涵,徐丹认为,爱与责任应该是师德的灵魂,对学生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点徐丹深有体会。回顾徐丹的从教经历,虽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把认为是老师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做好,在教学上投入教育情感,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增加教学艺术性,把课尽可能上好。例如,在酒店礼仪的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按照企业实际的商务活动的工作任务、过程和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而就是这样的用心投入,让她获得了学生的喜爱,每当学生对她说,“老师,我们喜欢上你的课,什么时候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这时的她会开心得像个孩子,因为她知道这是学生爱的反馈。作为一名青年老师,自知教学业务上还要继续努力,但她始终抱着对学生的爱心,与学生在课堂上平等交流,分享知识、收获心得,课外尽力解答他们的问题。师生间这样一种相处方式为她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要有责任心。教师的爱岗敬业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时时心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为构建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徐丹抓住契机,与阳光城控股集团工程与酒店中心磋商深度联合办学事宜。为了革新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能跟紧酒店业发展需要,她跟踪调研,参加省星级饭店地方检查员培训。为了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锻炼落到实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她走访兄弟院校,制定酒店管理实训室建设方案,了解市场行情,拟定采购计划并配合院设备部与集团采购部进行实地采购。为了增强学生专业意识,丰富专业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她联系星级酒店与福建省旅游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与寻找社会实践机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计划,规范实训要求,并亲自带学生深入实地调研。为了让酒店管理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评估,她亲力亲为,撰写并反复修改申报材料,指导专任教师做好配套材料的整理、修改、归档等工作。为了给学生创造深造机会,她与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一起推进美国阿兰特国际大学酒店管理专业“2+2”校际合作项目、瑞士工商酒店管理学院“3+1”本硕连读项目。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许多师范院校有一句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德才兼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所以作为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终身学习。只有做到学识广博,专业精深,才能吸引学生,才会获得学生的敬佩。正是秉着这样的教书育人观,2008年、2014年,徐丹作为访问学者,分别赴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悉尼酒店管理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LHC)访学进修,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与育人模式,努力增进教学技能与教学管理能力。2016年,她参加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类师资闽台联合培养合作项目(酒店管理),赴台湾铭传大学研修。“学不厌,教不倦”,她始终要求自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学识修养;要夯实基础,在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提高上下功夫,增强教学和育人本领;要勤修多练,向“双师双能型”教学人才迈进;要扎根科研工作,实现科研反哺教学;要积极实践,到现场锻炼、跟踪调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力求在工作中,迸发创新火花,提高水平,服务地方经济。
从2020年5月起,徐丹开始兼任现代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除了承担教学工作外,还分管学院的科研、学科竞赛、实习基地建设、学院制度建设等工作。虽然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但她坚信,这将是她孜孜不倦的不竭动力。从教学到管理班级,到专业建设,再到二级学院建设,使得她得以在各种平台上展现自我,发挥才智,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扬奋发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按照这样的“标准”,徐丹一一对照自已,将它们作为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